青海刚察:“飞地经济”为产业发展蓄势赋能 微资讯
(资料图片)
近年来,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始终以山东对口援建为契机,立足实际、科学谋划,不断深化与聊城市、国家能源集团的全方位合作,利用县域的区位和资源优势,健全合作机制、创新发展思路、拓宽合作渠道,找准共同发展着力点,落实对口支援项目52项、总投资达3.4亿元,全力推进“飞地经济”引领产业发展。
健全合作机制,筑牢发展根基。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,分管领导具体抓,援建办公室具体负责,将对口支援工作纳入全县重要工作范畴。成立由县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落实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,多次召开县级层面工作推进会,统筹安排对口支援各项工作。建立会商协调推进机制,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具体问题,通过强化对接,聊城市8个县(市区)与刚察县的5个乡镇、2个产业园区和黄玉农场签订对口支援协议,建立了全方位、多层次、全覆盖、立体型的合作机制。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,通过“走出去+请进来”的形式,全方位开展沟通合作交流。今年初,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队赴聊城市拜会考察,双方就借助对口援建平台,围绕刚察县丰富的旅游、畜牧业、清洁能源等资源,不断深化交流合作,扩大合作范围,提升合作发展的层次水平进行了深入交流,按照“政府推动、优势互补、合作共赢”的思路,持续加大对口援建力度,不断深化对乡村振兴、产业发展、智力支援等方面全领域的合作,帮助刚察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,助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和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,把“绿水青山”变成致富增收的“金山银山”。加强与国家能源集团的交流合作,坚持焦点不散、标准不降、力度不减,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,完善帮扶机制,在现代生态有机畜牧业建设、藏羊良种保护、牛羊肉产品精深加工及品牌打造、拓宽牛羊肉销售渠道等方面予以刚察更多的关注和帮扶支持。同期,山东省发改委来刚察调研山东援青工作,深入了解项目建设和使用情况,并就下一步战略合作思路进行了深入探讨,为下一步两地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拓宽合作渠道,激活发展动力。对口支援方在人才、资金、项目、技术等优势资源方面给予大力支持,为全县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,促使全县经济由输血型到造血型的全面转变。立足高原生态农牧业、特色文旅产业,加速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,助力刚察县“转方式、调结构”的步伐,与山东省7家企业签订了飞地经济战略合作协议,协议金额6800万元。另外,不断提升招商引资实效,立足新能源、畜牧、旅游等本地优势资源和产业延链、补链,已梳理招商引资项目22项,并制定了《刚察县招商引资提效行动方案》,招引企业弥补空白,拉长产业链条,实现协同发展。通过“线上+线下”相结合的方式,搭建起聊城刚察两地农牧产品平台,协调“聊·胜一筹!”平台免费开通刚察特产专卖店,在聊城市区中心商圈设立青海特产展销中心,持续加大消费帮扶力度,增加农民群众收入,用实际行动带动“刚察藏羊”“藏韵刚察”区域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有效提升。以“智力帮扶是大援助”为理念,把人才选派作为“潜绩”工程和“造血”工程,以援派干部人才批次交接为契机,紧密对接刚察县人才需求,引进援青农牧专家共3人,同时选派党政考察团赴聊城进行交流,在此期间不但学习到了援青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,同时加强了县“八对八”的互访交流及合作渠道。
加强项目建设,凝聚发展合力。以项目建设为抓手,围绕全县重大战略、重点领域、重要产业发展需求,进行大力度补短板、聚重点、抓难点的投资建设,补齐基础设施短板。2022年援建未完工项目当中,刚察县沙柳河镇藏城幼儿园附属设施建设项目(600万)已开工,正在办理开工相关手续、刚察县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工程项目(2000万)正在施工当中,将争取尽早完成施工;乡镇优质饲草产业种植基地及加工基地建设项目(300万)已完成设备安装及土建,预计一周后进行验收以及后续收尾工作,青海湖特色商品体验中心光伏建筑(BIPV)示范项目正在加紧施工,项目建成后,将集中展示环湖地区特色农畜产品和光伏资源、生态资源、文旅资源,以及开展线下线上商品交易、产供销对接商贸服务的平台,为青海省建设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发挥示范作用。建立的援建项目联农带农机制,广泛吸纳当地群众100多人稳定就业,其中,工程建设类项目吸纳群众就业占总用工人数的76%。2023年争取的援建项目当中,村级生态畜牧业集中规模化养殖基地建设项目(伊克乌兰乡600万元)初设已过、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项目(沙柳河镇2000万元)、青海湖水位上涨受灾农牧民移民搬迁项目(2000万元)、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项目(吉尔孟乡1000万元)已完成可研编制;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(1000万元)正在修改可研报告,准备评审当中,以上项目的建成实施,对刚察县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、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有极大的助推作用。
作为一种新兴的跨区域经济合作模式,在发展“飞地经济”过程中仍然面临不少难题:不同地区发展环境和发展程度存在差异,在政府服务、营商环境建设等方面存在差距,引入产业和资源易遇“水土不服”问题;在共建共享、成本责任分担等方面缺少足够的制度设计,没有形成科学合理、运行有序的长效机制;招商引资方式老套,因人员紧缺,工作量大,本该“走出去、引进来”的招商模式成为了等待投资方自己上门洽谈,致使好多优质飞地项目未能引资建设等;“飞地经济”不仅仅是“飞出地”的行为或政府和园区运营者的责任,更多地需要“飞入地”的企业和社会大众参与。目前,刚察县龙头企业参与带动的成效不明显,在产业配套能力和产业集群建设上未能达到理想状态,导致面临“飞出地”产业转移动力不足和“飞入地”吸引力不够的双重困境。一方面要健全多边合作机制。飞地经济涉及至少两个行政区事项,需要有多方议事协调机制进行常态化协同管理,并构建对重大问题的协调解决机制,共同推动飞地经济的落地发展。另一方面注重优化营商环境。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,特别要重视市场化、服务化的营商环境建设,吸引社会资本等更多主体参与开发和运营管理,有效提升区域资源的配置效率,从而推动飞地经济快速发展。(刚察县委办 王慧玲 供稿)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