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伟达“买不到”的ARM,即将创造全年最大IPO|焦点分析
作者|杨逍
(资料图)
编辑|苏建勋
ARM又有新动态。
8月22日凌晨,软银旗下的英国半导体IP巨头ARM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IPO文件,申请在美上市,股票代码为「ARM」。
ARM是一家半导体IP供应商,芯片设计公司可以基于ARM的IP来设计产品。
ARM的IPO计划由来已久。在2022年推动英伟达收购AMR计划失败后,软银便开始推动ARM的上市进程。
在ARM向美国证监会(SEC)递交的文件中,并未披露ARM的估值、IPO定价和募股信息。
不过,彭博社此前援引知情人士消息,ARM首次IPO的估值在600亿美元至700亿美元之间(约4308亿至5026亿元人民币),有望成为2023年全球规模最大的IPO。
营收下降,前五大客户集中
ARM 成立于1990年,是一家芯片设计架构公司,其产品是指令集架构(ISA),与ARM指令集地位相当的是英特尔的X86架构。
高通、联发科、苹果、三星等芯片设计公司都是ARM的客户,他们需要基于ISA设计芯片。ARM最强的是手机市场,每年全球99%的智能手机都采用了ARM的产品。
到目前为止,ARM架构芯片出货量累计超过2500亿颗,拥有超过1500万个软件开发者。仅截止2023年3月31日的2023年,ARM架构芯片出货量就超过了300亿颗。
当初,孙正义花了330亿美元收购了ARM,本意是希望ARM能在物联网世界大放异彩,ARM低功耗、精简的系统很适合在嵌入式系统中使用。
但与ARM在半导体领域基石地位不符的是,它的营收一直不高。
根据招股书上的信息,ARM 2021、2022、2023财年的营收分别为20.27亿美元、27.03亿美元、26.79亿美元;但运营利润在这三个财年分别为0.24亿美元、0.63亿美元、0.67亿美元,净利润则仅3.8亿美元、5.5亿美元、5.2亿美元。
ARM营收情况
一个直观对比是,英伟达2023财年的净利润为 43.68亿美元,存在着5.2亿美元和43.68亿美元的差距。
按照ARM目前的利润,软银的回本周期太慢了,遭受亏损的软银无法等待ARM的未来。在2021年试图将ARM卖给英伟达未果后,软银便着手推动ARM的上市。
2023年财年,ARM的营收呈下降趋势。在截至6月30日的最新财季中,这种亏损仍在持续,ARM季度收入同比下降2.5%至6.75亿美元,净利润同比从2.25亿美元降至1.05亿美元。
半导体和电子产品产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ARM的营收。
ARM的主要有许可(licensing)和版税(royalty)两种商业模式,许可模式是一次性授权,按IP授权次数付费;而版税模式则是按照制造的芯片数量收费,是Arm的主要收入来源。
2022年和2023年,全球半导体正处于下行周期,ARM的营收直接和芯片公司开发新产品和生产制造产品数量影响相关,芯片设计公司和芯片制造厂商市场低迷会影响ARM的营收。
以ARM的主阵地手机市场为例,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近年来持续下降,IDC预测2023年出货量可能再降低3.2%到11.7亿部,这都将直接影响ARM的营收。
AMR目前的前五大客户占比较高,在2022财年和2023财年分别占到ARM总收入的约56%和57%,其中,安谋科技(原ARM 中国)分别占其总收入的18%和24%。
中国市场对ARM的营收占比呈上升趋势,但ARM在中国市场的销售由安谋科技独家代理,且安谋科技正自研IP,希望在中国市场推广。ARM在中国市场需要面对和安谋科技自研IP的竞争。
逐鹿数据中心市场,希望踏上人工智能的高速车
凭借低功耗的性能优势,ARM率先在手机市场站稳脚跟。
从2011年开始,ARM在手机市场市场占有率高达90%。根据招股书信息,目前每年超过99%的手机都采用了基于ARM架构的芯片。
如今,ARM正逐鹿数据中心市场,并且希望搭上人工智能市场的高速车。
2008年,ARM便开始了第一次向数据中心领域的进军。当时惠普、AMD、博通、高通等企业都曾发布过ARM架构的服务器芯片,但是效果惨淡。英特尔x86架构长期占据服务器市场。
直到2019年,ARM推出Neoverse产品路线图,才开始在服务器市场逐渐站稳脚跟。亚马逊、英伟达、Ampere,和中国的华为鲲鹏、飞腾、阿里等公司都推出了基于ARM架构的服务器芯片。
随着算力需求的增加,服务器群需要扩展,这会带来大量的电力消耗,ARM架构低功耗的特点,可以帮助客户降低电费成本。
伯恩斯坦研究公司(Bernstein Research)发布的一份报告称,据亚马逊客户反馈,与相同性能的x86芯片相比,ARM内核成本要低20%至70%。
亚马逊是ARM在数据中心领域的重要客户,部署了全球50%以上的ARM服务器CPU。而伴随ARM架构CPU Graviton系列芯片占到了亚马逊数据中心总量的20%,ARM在数据中心领域站住脚跟,开始上量。
此外,中国是ARM在服务器市场的重要阵地。在华为、飞腾、阿里助攻下,伯恩斯坦的报告显示,目前ARM架构在中国服务器市场的份额已经达到40%。
ARM在数据中心领域的重要性正不断提高,TrendForce预测,预计ARM架构2025年在数据中心服务器市场渗透率有望达到22%。
而在当下正火的人工智能芯片市场,ARM更多是搭顺风车。
人工智能需要的是能做并行计算的GPU和加快数据传输的网络芯片,及扩大存储容量的高性能存储芯片。
但ARM的产品主要是CPU,哪怕有GPU架构,ARM支持的是侧重图形渲染的GPU,而非做通用并行计算的GPGPU。它的市场是游戏和3D应用市场。
在招股书中,ARM也表示,CPU对人工智能系统的一大价值,是“与GPU、NPU协同使用”。
例如,虽然未被英伟达收购,但英伟达选择带上ARM的CPU一起玩,最新发布的“超级芯片”GH200就采用了基于ARM架构的CPU。
开源架构虎视眈眈
对于ARM而言, RISC-V架构(开源架构)正带来潜在威胁。
此前,为了提高营收,ARM改变了其收费模式,希望按照手机等终端设备的平均售价而不再是芯片的价格收授权费。手机价格远高于芯片价格。
理论上,这能让ARM的营收呈倍数增加。但手机厂商和芯片公司并不希望被版权费捆绑。客户也并非只有ARM架构可以选择。
RISC-V是一种免费开源指令集架构(ISA),它可以免费使用,随着越来越多人参与建设,架构的成熟度将越来越高。
“我们的客户正在和竞争对手成立合资企业,加速RISC-V 的采用”, ARM在招股书中提到。
2022年8月,高通因专利问题和ARM处于诉讼官司。ARM认为,高通收购Nuvia时,没有获得ARM的同意,不能将基于ARM架构设计的定制化处理器核直接用在高通产品上。
为了抵制这种定价模式,2023年8月,高通直接联合博世集团、英飞凌科技、Nordic Semiconductor、恩智浦半导体等芯片巨头,合资筹建了一家新企业,旨在加速基于开源 RISC-V 架构的发展,推动未来产品的商业化。
在他们的设想里,未来这家公司将率先支持汽车领域,未来再向移动和物联网领域拓展。这些也都是ARM的重要业务场景。
除了想改变定价模式, 2023年4月,据英国《金融时报》报道,ARM还想下场造芯,与制造伙伴合作开发基于ARM架构的芯片。
正如英伟达收购ARM会被群起攻之一样,ARM架构最大的优势在于其中立立场,一旦ARM亲自下场造芯,和客户抢市场,ARM的优势将不复。
ARM为推动上市所做的一切努力,正亲手为竞争对手孵化温床。
到目前为止,成立于2015年的RISC-V国际基金会,已经有了3180名会员,包括谷歌、英伟达、英特尔、高通、NXP等。目前全球有超过100款RISC-V处理器,且他们在2022年的出货量达到100亿颗。
就连有着x86架构的英特尔,也投资28亿元成立RISC-V实验室,希望研发基于RISC-V架构的处理器。
而对于中国企业而言,采用开源指令集不存在被“卡脖子”的风险,RISC-V受到国内公司青睐。在RISC-V国际基金会的22家高级会员中,中国企业占了12家。
国内也出现了基于RISC-V架构的创业的热潮,进迭时空、蓝芯算力、赛昉科技等基于RISC-V架构的创业公司正不断出现或完成融资。
对ARM而言,为上市所做的一切努力,或许都将成为未来路上的隐患。难的不是上市,而是寻求改变当下“小而美”困境的可行之路。
关键词: